看見上帝護理之手-苦難中的忍耐及喜樂
加爾文為「忍耐」下了一個有趣的定義。他堅持說,忍耐不是對痛苦毫無感覺,接著延伸解釋說:「……忍耐是指人在悲慘景況中,可以自我節制到一個程度,即便在這樣景況中,仍舊不住地榮耀神。」
加爾文為「忍耐」下了一個有趣的定義。他堅持說,忍耐不是對痛苦毫無感覺,接著延伸解釋說:「……忍耐是指人在悲慘景況中,可以自我節制到一個程度,即便在這樣景況中,仍舊不住地榮耀神。」
謙和是什麼?這是一種可受教的心,亦即願意接受神對我們所說的話,而試煉可以耕耘我們的心,使我們真誠地向神敞開,讓我們向神表達對祂的敬畏和尊崇。因此,所有的敬虔美德乃是以「敬畏神」作為總結,神的護理應該使我們在祂面前「恐懼戰兢」。
加爾文喜歡用「駕馭脫韁的野馬」來形容人不願意降伏於神的管治。我們要「敬重」神各樣的判斷,而不要與其對抗,即便我們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秘!
苦難的「雙重目的」:
第一,苦難要治死顯而易見的罪;
第二,使那些不立即顯明的罪浮現出來。
神按其「喜悅的美意」,使其護理「臨到」每個人;沒有一個人會因為自己過於「微小」,而不受到神的關注;護理是上帝的聲音。因此,無論是從別人或自己所受的試煉,我們都可以從中學到功課。
苦難雖會使人「蒙福」、本質為「良善的」,且與我們「有益」,但我們並不總是「明白」其目的,所以苦難應該使我們謙卑,使我們更敬畏神。苦難也激勵我們更多渴望神的幫助,催促我們回到祂那裡,藉著吸引我們來到祂面前來馴服我們,並教導我們禱告。
「以利戶瞭解人性裡的罪性、人在行善上無能為力、人的一切痛苦都是罪有應得,況且,任何人在神面前都沒有足夠的理由可為己申辯……」
「神的護理基本上是無法完全理解的,因為對我們而言,神本身就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正因我們對神的認識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對祂神行事方式的理解也是有限的。」
這些書信真的能助我們了解加爾文人性的一面,讓我們看見更全面的加爾文,而不是淺薄沒有深度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