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與蘇格蘭長老會
蘇格蘭配上音律的詩篇沾滿了殉道者的鮮血 蘇格蘭…
美洲的改革宗和長老教會,如同當時的公理宗和浸信會一樣,持續「唯唱詩篇」的作法將近兩百年。北美洲出版的第一本書是《詩篇集》(Psalter)。極受歡迎的《海灣聖詩》(Bay Psalm Book,1640 年)是美國清教徒的詩選,截至 1773 年歷經了七十次的印刷。
我們之所以引用這些決定,不是為了倡導「獨頌詩篇」的必要性,乃要強調詩篇集顯然是早期教會的主要詩歌本。瑪莉‧貝利(Mary Berry)在《禮拜儀式與敬拜辭典》(Dictionary of Liturgy & Worship)中表示:「從最早的時間開始,基督徒群體乃是遵循猶太人會堂的作法而唱詩篇的。」
當教會聚集在一起禱告(如使徒行傳第四章的記載),他們首先從詩篇第 146 篇唱起(「就同心合意的高聲向神說」),然後從詩篇第 2 篇唱起(徒四 24-26)。改教家注意到,使徒保羅命令以弗所教會和歌羅西教會要唱詩篇(弗五19;西三16),並且對歌林多教會的做法作出評論(林前十四15、26)。
雖然改教家並不提倡唯獨唱詩篇的作法,但歐德解釋說:他們確實表達了「對取自聖經的詩篇和讚美詩的偏愛」。原則上,他們並不反對適度使用「由人撰寫」的讚美詩。相反的,對詩篇曲的偏好乃是由於改教家都一致關切的原因,亦即:崇拜方式必須「符合聖經」。
《詩篇》作爲一個整體,其特點是神學、基督論和經驗的整全性。聖靈賜下了詩篇集,這是一個完整的集合,其力量是集體性的:哀歌並未與讚美分離;咒詛詩不與認罪分離,全部都放在一起。
詩篇集為神的百姓提供了以文字描述的圖像、名字和術語,以便藉此認識神並了解我們與神的關係。這些東西教導我們,在讚美、認罪、感恩和代禱時,我們該怎樣向神說話。
美國教會過去幾年中出現了一種崇拜儀式中更強調禮拜儀式的新趨勢。許多年輕基督新教徒在不考慮教義差異下,僅基於崇拜儀式作法,便換了教會、宗派,甚至傳統。
在新約時代,基督教會的治理方式是直接聽從使徒的權柄與命令。使徒們瞭解有一天他們終將離開人世,因此提供教會一種具有代表性、議會性以及連結性的領導方式,並將此方式延用到以後的教會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