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皆祭司」在聖樂中的意義
文/恩樂 「信徒皆祭司」—在聖樂中的意義 馬丁…
文/恩樂 「信徒皆祭司」—在聖樂中的意義 馬丁…
在唱《求主同住》(Abide with Me)這首歌時,我們會經歷到來自哥林多前書十五章那激勵人心的確信:主若同住,仇敵我不畏懼;危險艱難,我無須再憂慮;死亡陰府,權勢只是過度;主必得勝,因主與我同住。歌詞明顯取自於使徒保羅強而有力的問題:「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裡?」死阿!你的毒鉤在那裡?(林前十五 55)。
傳統詩選強大力量蘊含在於其豐富的聖經和神學內容;《敬拜領袖》(Worship Leader)雜誌執行長兼發行人弗洛姆(Chuck Fromm)引述了一項研究。從 1985 年至 2004 年「基督教版權協會」(CCLI)發佈的最高排名曲目名單,該名單中竟然沒有一首呈現或提到三位一體的上帝。
綜覽宗教改革基督新教的整個歷史,在教會的生活中,通常聖歌和合乎聖經的讚美詩有其一席之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低劣的歌詞和曲調以及不合適的歌詞和曲調組合,被過濾掉了。最優秀詩選所蒐集的歌曲,使人瞬間看到一個逐漸演變的寶庫。
美洲的改革宗和長老教會,如同當時的公理宗和浸信會一樣,持續「唯唱詩篇」的作法將近兩百年。北美洲出版的第一本書是《詩篇集》(Psalter)。極受歡迎的《海灣聖詩》(Bay Psalm Book,1640 年)是美國清教徒的詩選,截至 1773 年歷經了七十次的印刷。